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48篇
  免费   1791篇
  国内免费   2248篇
林业   3698篇
农学   1912篇
基础科学   1292篇
  5087篇
综合类   12821篇
农作物   1109篇
水产渔业   1120篇
畜牧兽医   1752篇
园艺   648篇
植物保护   1648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466篇
  2022年   774篇
  2021年   867篇
  2020年   904篇
  2019年   1008篇
  2018年   633篇
  2017年   1041篇
  2016年   1312篇
  2015年   1262篇
  2014年   1537篇
  2013年   1641篇
  2012年   2085篇
  2011年   2181篇
  2010年   1759篇
  2009年   1758篇
  2008年   1538篇
  2007年   1781篇
  2006年   1473篇
  2005年   1215篇
  2004年   897篇
  2003年   696篇
  2002年   579篇
  2001年   546篇
  2000年   492篇
  1999年   361篇
  1998年   289篇
  1997年   293篇
  1996年   263篇
  1995年   261篇
  1994年   223篇
  1993年   220篇
  1992年   157篇
  1991年   148篇
  1990年   102篇
  1989年   97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水肥条件下夏玉米/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取决于农作物固定碳量和土壤异养呼吸排放碳量。为揭示水肥用量对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的综合影响,设置3个灌水水平:高水、中水和低水(W1、W0.85、W0.7夏玉米季分别为90、76.5、63mm,冬小麦季分别为140、119、98mm),4个施氮水平:高氮、中氮、低氮和不施氮(N1、N0.85、N0.7、N0夏玉米季分别为300、255、210、0kg/hm2,冬小麦季分别为210、178.5、147、0kg/hm2),4个施磷水平:高磷、中磷、低磷和不施磷(P1、P0.85、P0.7和P0夏玉米季分别为90、76.5、63、0kg/hm2,冬小麦季分别为150、127.5、105、0kg/hm2)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肥处理下夏玉米/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表现为碳汇,夏玉米季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固碳量(CNEP)为6805~7233kg/hm2,冬小麦季CNEP为5842~6434kg/hm2,夏玉米CNEP高于冬小麦。在高、中、低肥水平下,增加灌水量,夏玉米/冬小麦周年净初级生产力固碳量(CNPP)提高2.48%~5.96%,土壤微生物异养呼吸碳释放量(CRm)增加2.15%~15.20%,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固碳量(CNEP)增加1.16%~6.47%。在高、中、低供水水平下,增加施肥量,夏玉米/冬小麦周年CNPP增加2.95%~3.43%,土壤CRm增加5.23%~18.67%,CNEP增加0.93%~2.79%,CNEP增加比例与供水水平呈负相关。在低水条件下,氮磷肥配施处理夏玉米/冬小麦农田周年CNEP较单施氮、磷肥分别增加4.86%、7.34%,且氮磷肥交互作用显著(P<0.05),水肥供应水平相差15%时对冬小麦农田CNEP有显著的正交互作用。氮磷肥配施、水肥协调供应均有助于促进夏玉米/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的净碳输入,在节水节肥原则下,夏玉米和冬小麦分别在W0.85N0.85P0.85和W0.7N0.85P0.85水肥供应条件下有利于增加农田CNEP。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因梅雨季节阴雨时间长、降水量大而集中常常引发涝灾和造成棉花渍害的现象,总结提出了一系列棉花防涝防渍及灾后田间管理技术措施与要求,以期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棉农提供技术指导,促进当地棉花产业的发展和植棉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段锞  胡丹  陈祉夷 《农业工程》2021,11(1):137-140
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以其有利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区域产业结构,形成了以茶叶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目前,陕西省茶叶出口规模不大,市场占有率较低。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陕西省茶叶出口至沿线国家的潜力较大,未来将逐步呈上升态势。研究了“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茶叶跨境电商市场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陕西茶叶跨境电商发展路径,通过借力跨境电商平台、开拓国际市场、稳固绿茶品牌、布局海外仓解决出口难的问题,以及完善跨境电商法律秩序,拓展陕西茶叶跨境电商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适宜甘肃高寒牧区的箭筈豌豆与黑麦混播组合及比例,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3个箭筈豌豆品种(绿箭1号、绿箭2号和绿箭431)与黑麦新品系C33在不同混播比例(0∶100、20∶80、30∶70、40∶60、50∶50、60∶40、70∶30、80∶20、100∶0)下的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结果表明,从混播组合看,A?(C33×绿箭1号)的平均干草产量(7.16 t·hm-2)和综合评价值(0.860)较高;从混播比例看,B?(60∶40)的平均干草产量(8.01 t·hm-2)和综合评价值(0.691)最高;混播组合和混播比例间的交互作用表明,A?以B?比例混播时干草产量(9.03 t·hm-2)和综合评价值(0.711)最高。  相似文献   
5.
在目前安徽沿江地区不能实现棉花机采的情况下,提出了“植株高度既适于机采也适于人工采收,含絮力适中(不易落花便于集中采收),生育期适中(播种到采收为180天左右),纤维品质及产量性状较优(纤维长度30.0 mm以上,断裂比强度30.0 cN/tex以上,马克隆值5.0以下,籽棉产量3750 kg/hm 2以上,衣分在40%左右)”的油(或麦)后直播棉模式的人工采收品种选用策略。旨在促进安徽沿江地区棉花生产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株高和穗部性状是影响谷子产量的关键性状。探究谷子株高及穗部性状表型变异的遗传规律,为相关性状的遗传改良与基因定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谷子优质品种豫谷18为共同父本,分别与黄软谷和红酒谷杂交,构建2个分别包含250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F7群体(YYRIL和YRRIL)。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YYRIL和YRRIL群体在2个环境下的株高、穗长、穗下节间长、穗码数、穗粒重等5个农艺性状的表型数据进行遗传分析。【结果】5个性状在所有环境中均表现连续变异且存在超亲分离现象,峰度和偏度绝对值小于1,近似正态分布,呈现数量性状的典型遗传特点。性状间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与穗长、穗下节间长在所有环境中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码数与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遗传模型分析显示YYRIL和YRRIL群体株高的最适遗传模型分别为PG-AI和PG-A多基因模型,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95.15%和91.27%。2个群体穗码数的最适模型均为PG-AI,多基因遗传率为70.07%—71.58%。穗下节间长在2个群体的最适遗传模型分别为4MG-CEA和3MG-CEA,均为等加性主基因模型。穗下节间长在YYRIL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为9.69%,4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相等,均为-0.34,具有负向效应;穗下节间长在YRRIL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为45.78%,3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相等,均为1.17,具有正向效应。穗长在YYRIL群体的最适模型为MX2-ED-A,即2对显性上位主基因+加性多基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43.56%,多基因遗传率为50.56%。控制穗长的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分别为-1.21、1.68,多基因加性效应较小,为-0.0017;穗长在YRRIL群体的最适模型为MX2-AE-A,即2对累加作用主基因,加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穗长的主基因遗传率为46.40%,多基因遗传率为46.91%。控制穗长的第1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为1.53,具有正向效应,第1对主基因加性×第2对主基因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值是0.60,多基因加性效应值为-0.47,表现为较低的负向遗传效应。穗粒重在YYRIL群体的最适遗传模型为MX2-ED-A;符合2对显性上位主基因+加性多基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69.09%,多基因遗传率为12.08%;控制穗粒重的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分别为0.58、5.82,以第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多基因加性效应值为-3.81。穗粒重在YRRIL群体的最适遗传模型为3MG-PEA,即3对部分等加性主基因遗传模型;穗粒重的主基因遗传率为81.10%,3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分别为-2.68、-2.68和2.66,前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相同,且均为负向效应。【结论】谷子株高、穗码数的最适遗传模型相似,均服从多基因遗传,遗传率较高,受环境影响较小;穗下节间长的遗传受主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偏低,受环境影响较大,在栽培中应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穗长遗传受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穗粒重在2个群体均服从主基因遗传,主基因遗传率较高,可能存在主效QTL。  相似文献   
7.
泰山女儿茶,是中国古代北方茶区的特色。笔者在对泰山女儿茶的古籍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探究了泰山女儿茶的植物种类,并为"《红楼梦》中提到的女儿茶是泰山女儿茶"这一观点提供了论据。  相似文献   
8.
Detecting change features of climate variables in arid/semi-arid areas is essential for understanding related climate change patterns and the driving and evolution mechanism between climate and arid/semi-arid ecosystems.This paper takes Inner Mongolia of China,a unique arid/semi-arid ecosystem,as the study area.We first detected trend features of climate variables using the linear trend analysis method and then detected their trend-shift features using the breaks for additive seasonal and trend method based on the time-series of monthly precipitation and monthly mean temperature datasets from 1962 to 2016.We analyzed the different change features of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on a regional scale and in different ecological zones to discover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change featur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ner Mongolia has become warmer-wetter during the past 54 years.The regional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increased 0.4°C per decade with a change rate of 56.2%.The regional annual precipitation increased 0.07 mm per decade with a slightly change rate of about 1.7%,but the trend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he warmer trend was contributed by the same positive trend in each season,while the wetter trend was contributed by the negative trend of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and the positive trend of the other three seasons.The regional monthly precipitation series had a trend-shift pattern with a structural breakpoint in the year 1999,while the regional monthly mean temperature series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without a periodical trend-shift.After the year 2000,the warmer-wetter trend of the climate in Inner Mongolia was accelerated.The late 20th century was a key period,because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wetter trend in some local zones(I and II)and the alleviation of the warmer trend in some local zones(Ⅶ,Ⅷand IX)occurred simultaneously.Moreover,the change features had a strong spatial heterogeneity,the southeastern and southwestern of Inner Mongolia went through a warmer-drier trend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areas.The spatio-temporal heterogeneity of the climate change features is a necessary background for various types of research,such as regional climate change,the evolution of arid/semi-arid ecosystems,and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s between climate and arid/semi-arid ecosystems based on earth-system models in Inner Mongolia.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南充地区晚熟柑桔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及为害发生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病虫害综合防控措施,保证晚熟柑桔的正常生长,以期为当地晚熟柑桔生产、种植户节本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我国高原地区1963-2002年的逐月积雪日数资料,以及1972-2011年的格点积雪月频率资料,分析、对比了两种资料在该地区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同时段的(1972-2002)站点资料与格点资料相比,空间分布其高值区与积雪日数增值区均偏西北,偏北程度大致为3~4°,偏西程度大致为2~3°,且中心更为明显。在青藏高原西侧(85°E以西),积雪日数呈整体下降趋势。两种资料的积雪日数EOF分析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与其对应的空间分布差异及气候趋势空间分布存在的偏差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